【桥梁养护】常见的桥面水损害现象
常见的桥面水损害现象
筋锈蚀主要是因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和氯化物侵蚀,这两种腐蚀现象都是以水为载体进行。尤其在空心板封头处,由于混凝土的开裂、厚度过薄等原因,水会由伸缩装置等部位沿着封头的微小裂缝逐渐渗入空心板内部,进入空心内部的水很难再排出来,长时间浸泡而造成钢筋生锈、混凝土脱落直接对梁体造成侵害,因此空心板封头防水也是不容忽视的环节。
铰缝作为桥面板之间横向联结的重要部位,承担横向分布和桥面整体性作用。桥梁的饺缝处受力复杂、混凝土薄弱,但是由于施工中工作量小、不够重视,施工工艺和材料也很少严格把关。可此处又最容易受到侵蚀,尤其近年来,超量的交通,过载的车辆增多,过早地造成铰缝部位的裂缝,桥面雨水通过裂缝进一步腐蚀钢筋和混凝土,形成单梁受力,降低承载能力直至破坏。
调查发现,边板的渗水情况比中板严重。其原因在于桥面铺装混凝土的平整度控制不严格和防撞护栏的阻挡,容易在桥面两侧造成积水,往往边缘防水又是薄弱环节,极易对边板造成渗水侵害。由于边梁和边板(包括翼板)的外缘面直接暴露在外和长期受到雨水、含盐水等严重淋浸。长期在淋雨、微缝、碳化、盐污染的交替侵害环境中,比中梁中板更易出现开裂、暴筋、剥落、锈蚀等现象。
空气中和雨水中都含有一定的氯盐成分,尤其在临海地区浓度更大。除此之外,在冬季为消除桥面的冰冻和积雪广泛地应用喷洒盐水的方法,盐水通过防水较差的伸缩缝流向墩台,通过不防水的桥面系渗入到混凝土的缝隙里,不光引起碱-骨料反应,而且引起盐腐蚀,由此碱-骨料反应、盐腐蚀、冻融作用是混凝土结构三大主要破坏因素。